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百年梦·党旗红 | 江苏联宏陶少波:默默奉献,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21-05-08


  建党百年百人谈·优秀党员展风采

默默奉献,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访江苏联宏纺织有限公司陶少波

  陶少波,男,1984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沙洲职业工学院-电子工程系电气技术专业,于2010年进入江苏联宏纺织有限公司,一直从事机电维护改造等方面工作。

  在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以科学为依据、理论为导向,始终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破解了一项又一项公司的焦点难题,使电器设备的改造升级在产品开发、两化融合技术攻关的突破口。曾先后获得2017年度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2018年度张家港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精进业务

  为公司两化融合战略做技术支撑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与制造业将高度融合,将颠覆以往传统工艺,纺织产业要突破原有传统模式,向智能化推进,既是切合产业政策,更是提升内部效率效能的关键,在这个大环境的驱动下,以陶少波为代表的公司内部技术团队,主动学习新知识,钻研新业务,为推动公司成为数字化工厂发挥其所长。公司以ERP、MES、PCS三大管理管控系统为布局,对染色、针织设备进行了以网络信息化管理为平台进行数字化建设,通过他和技术团队的不断努力,分析整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终将德国SETEX自动化技术、ORGATEX中央集控、意大利科技瑞玛TECNORAMA自动输料系统成功连接至ERP系统,实现了对染色车间生产全过程的监控,实时掌握工艺执行、能源监测、控制诊断数据,实现了化验室和生产车间全流程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大幅提升了管理效能,生产效率。

  在他的努力下,公司电脑针织车间、全自动化染色智能车间评为江苏省苏州市智能车间,同年联宏与产供销一体化管控能力和联宏分公司宏丰与毛绒针织品快速交付能力建设顺利通过两化融合贯标认证,这一成绩的取得,使联宏走在毛纺行业的前列,也是转型升级取得实际成效的体现。

  攻克难点

  为公司产品创新保驾护航

  近些年,公司大力宣传品牌创新,进一步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抓好“三品”战略。陶少波始终围绕公司发展方向,在改造创新工作中一直走在前列。

  2016年5月,公司切合客户需求开发段彩竹节纱,由于市场现有设备价格高昂,而且生产出来的纱线结构单一,开发难度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公司召集技术人员讨论提案,陶少波率先研究,和相关几位电器设备技术人员大胆提案,主导研发了一套机械式段彩纱生产装备代替电子控制系统。这是一种机械式竹节纱生产装置及后罗拉驱动齿轮设定方法,能够实现客户要求的竹节纱,而且结构稳定,生产效率高,可以在原有设备上改造,既节省成本,也实现了纱线竹节和段彩多种效果,他负责对电子传感器的控制程序设计工作,能够做到不同时间内进行不同牵伸,从而实现纱支的粗细变化。经设备改造后加工的段彩竹节纱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为公司增加了1000万销售,并且通过设备改造和工艺创新,获得实用新型专利ZL201620275823.X一种机械式段彩纱生产装置和授权发明专利ZL201910029382.3一种竹节纱生产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在公司开发精纺羊绒高支混纺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由于原料中化纤是超细旦纤维,经过多次试验,一直苦于没有办法解决毛粒和梳理效果问题。陶少波积极参与研究这一课题,对精梳工序进行了电器自动化光电传感器的改造,在光电传感器作用下,一旦产生绕毛梳理设备就立即停止,有效避免了梳理过程中绕毛的产生,提高梳理清除效率,大大解决了高支羊绒混纺的质量难点问题,突破了超细纤维和羊绒混纺的瓶颈,此项改造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1710048506.3一种精纺短流程羊绒混纺纺纱工艺。2019年7月,精毛纺0.8d超细旦涤纶高仿羊绒混纺纱线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优秀奖,并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为公司研发创新的成效上舔砖加瓦。

  2017年公司大力改造染色设备,对传统染缸实现温度和压力的自由调节,结合机电一体实现设备升级目的,解决天然纤维植入功能材料时高温对其的损伤,采用低温加压的方式,既能使功能材料顺利植入纤维里层,又可以保证纤维不受损伤,由此成功开发纳米抗菌羊绒,2017年7月,纳米微晶功能性高支羊绒混纺针织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技术革新

  为企业节能增效

  公司大力实施产品革新,对设备要求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并围绕产品、设备、工艺、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公司先后引进德、意、法等国际先进毛纺设备。善于钻研的他,凭借自身努力和经验积累,一直对内自学、对外请教,不到半年时间就完全掌握了进口新型设备的性能、电气原理、自动化应用。针对传统细纱机机械传动劳动强度大,工艺调整繁琐的老问题,陶少波通过精密测试、大量数据换算、使传统国产设备实现了变频控制车速,并可以通过触摸显示屏直接调试参数,操作简单便捷,更重要的是生产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降低了能耗。通过对设备的数字化改造,实现生产数据的统计实时汇总分析,不仅减少了人为操作带来的质量问题,也提升了机台的稳定性,由此也为企业大大节省人力,加快工作效率,总体效率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升了20%。

  公司粗纺车间进口细络联设备都是有刷直流电机,机台功耗很大,年限较长,系统故障频繁,增加了故障停台时间。陶少波针对此问题,通过认真研究,对机台进行了改造,把原来的有刷直流电机改为纺机专用三相交流电机,直流调速器更换为交流变频器,不仅大大降低了机台的能耗,也做到了机台零故障运行,通过测算,在电耗、机台维修费用和故障停台上,一年可为公司节省101.76万元。

  与时俱进

  企业技术团队共发力

  陶少波在平时工作中既发挥了自己原来的技术特长,更能不断学习新知识,能很好地把电器、设备和数字技术串联起来,是个不可多得的全能型技术人才。由于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光凭他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是远远不够的,近几年来,公司任免他为机电技术领头人,通过他的传、帮、带等举措,先后培养了十多名具有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经过他的统一培训和实践指导,并组织进行了市技能专项考评,全部拿到了相关的技能证书,其中有2名通过高级技师称号,8名为中级和初级称号,考评通过率达100%,公司因为有这支团队,在技术攻关、产品提档升级、提升管理效能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多年来,陶少波在平凡的工作中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的发挥着他的光芒,展示着乐奉献、能吃苦、顾大局、求上进、勇奋发的品格和魅力。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执着的追求,为公司发展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企业因有这样的同志而走得更稳,更远!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